艺术馆动态

【现场】给你一个最好的莎士比亚

文、图/杨洁

2014年4月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20日上午,炎黄艺术馆联合腾讯文化、新星出版社邀请文学、戏剧界四位重要嘉宾: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留英博士、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沈林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翻译家苏福忠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女士,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陈国华先生,围绕莎士比亚的不朽价值与现实意义,共同推出文化沙龙:给你一个最好的莎士比亚。

如果要评选人类文学星空中最为璀璨、光照最为恒久的明星,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力的竞争者。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我的一生就都属于他;我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天生双目失明的盲人,一双神奇的手在瞬间让我看到了光明。”这宛若上帝的神力,从他所莅临的文艺复兴时代迄今,吸引着全世界的有灵之人去膜拜、去阐释、去追随。莎翁其人其文恰如生活本身般浩瀚深邃、难以穷尽,无论哪个世纪的读者,无论哪个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直刺灵魂的阅读感受。

从1564年4月诞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特福镇,到2014年,莎士比亚已经降生人世整整450周年。450年后,莎翁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其作品的精妙之处现代人究竟品出了几分?近百年来的各种中译本高下能否定论?四位主讲人就这些疑问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苏福忠先生从梁实秋、朱生豪两位翻译家翻译莎士比亚剧作中同一句话为开端,分析了自己为何偏爱朱译本;沈林先生则从翻译文学的角度出发,指出莎士比亚在世界不同国家出现不同版本,实则与当地文学起了相互丰富的作用,同时他也提供了自己偏爱的中译本为大家阅读莎士比亚作参考;陈国华先生通过具体分析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提出自己“不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越是世界的才越是世界的”这一观点;姜红女士则摘取了现当代英国文学家如何从莎士比亚经典中汲取文学营养的实例,对“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读莎士比亚”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现场观众也就自己对莎士比亚的理解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嘉宾(从左至右):刘丽华(主持人)、姜红、陈国华、苏福忠、沈林

讲座现场